“达芬奇”机器人上岗 肿瘤患者享受超精准微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不用开刀,即可为病人实施疑难复杂的外科手术;动作灵活,仿真手可旋转540度,突破人手操作局限;视野高清,术野图像可放大10倍以上,即便是细小的血管也能一目了然……这就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魅力”。
4月25日,河南省肿瘤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年启动仪式在省肿瘤医院举行。第一天“上岗”,这台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就来了一场“首秀”——辅助该院普外科副主任庄競顺利实施了一台结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间内,只见主刀医生庄競稳坐机器控制台前,目视裸眼3D显示屏,双手控制操作系统向手术台上的机械臂系统发出切割、移动、捏夹等指令。每发出一步指令,5米之外手术台上方机械臂的4只仿真手同步跟进,深入到术野区域内进行各项操作。
机器人医生“上岗”,除了主刀医生的手眼协调配合外,医生的脚下还有三个控制踏板,看上去就像汽车的离合、油门和刹车。随着医生手脚并用的“遥控”,机器人的“手臂”精巧灵活地在布满细小血管、神经组织的腹腔内进行翻转剪切、穿针引线,精准无误地完成分离、止血、切除、缝合处理等操作,一气呵成。
把机器人“请进”手术室,手术做得“精、准、稳”,这样的场景对我省医疗圈来说并不陌生。2014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水军教授,使用河南省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两名患者实施了高难度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胆囊切除手术,标志着河南外科手术正式迈入“机器人时代”。如今在省人民医院,不仅有“天玑”“达芬奇”“Mazor”等手术机器人与外科医生并肩作战,还有“沃森”“嵩岳”“晓医”等机器人,在肿瘤患者诊疗方案制定、眼科快速诊断、智能导医等领域发挥着“聪明才智”。
科技进步加速医疗变革,智能医学创造无限可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代表了当今全球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有了机器人的辅助,相当于延长了医生的眼和手,手术过程实现了高清晰、高精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诊疗效果和手术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多年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庄競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更像是高级的腹腔镜系统,有三大核心优势让它“尽显神通”:
灵巧精细,突破了人体操作局限性。与腹腔镜的二维视觉相比,其三维高清视野可放大10至15倍,手术缝合更加得心应手,患者的神经及血管更容易保护。
消除震颤,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通过对系统发出“指令”让机器人进行手术操作,远比传统手工操作实施手术更加精准,减少了主刀医生的工作疲劳,手术做得更完美。
减少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在创伤很小的前提下即可完成非常复杂的手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加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按照我省公共卫生服务与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我省将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心血管、儿童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创建中医、呼吸、神经疾病、肿瘤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把区域医疗中心建成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的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推进,离不开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支撑和引领。”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李红星说,省肿瘤医院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医疗机器人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医疗技术向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加速迈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在医疗科技加速创新的今天,内科医疗外科化,外科医疗微创化,微创医疗精准化、机器人化,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划定了更高的质量标准。”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功表示,启动肿瘤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年,目的是要建设开放共享的尖端平台,推动肿瘤诊疗迈进超精准微创时代。
经过充分论证和不断创新,省肿瘤医院已经能够应用最先进的手术机器人完成35种术式的高难度手术,覆盖12个肿瘤病种,成为智能手术覆盖肿瘤病种最全、术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的医疗机构。
不过,操作机器人实施手术需要“持证上岗”,对临床医生有着严格的考核和培训规范。根据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年活动方案,省肿瘤医院将实施项目管理,举办“达芬奇中国行”试驾、机器人手术里程碑、手术机器人肿瘤专科培训、智能手术科普等活动,充分发挥优势临床专科的引领作用,构建最完备的肿瘤机器人手术标准体系,加强新业务技术推广,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中原地区肿瘤患者享受到微创化、舒适化的诊疗服务。
文章来源:《肿瘤》 网址: http://www.zlzzs.cn/zonghexinwen/2021/0427/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