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达医·于浩:异常子宫出血,警惕子宫内膜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倏忽而过的光阴里,位于省城西部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载着太多关于生存与生活的希望。或轻或重的脚步,镌刻着医患共同抗癌的决心;病情不一的患者,因病种不同去往不同的科室。该院妇科肿瘤二病区副主任于浩接诊的患者中,有相当部分是子宫内膜癌的患者。
发病多与雌激素相关
子宫内膜位于子宫内层,在雌孕激素作用下,周期性增生、脱落,从而形成月经。人们大多习惯它的存在,却不容易注意到,它也可能长出恶性肿瘤。
于浩介绍,子宫内膜癌,顾名思义,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种恶性肿瘤。它与卵巢癌、宫颈癌并列女性生殖系统的三大恶性肿瘤。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该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
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子宫内膜癌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
“大部分子宫内膜癌都属于雌激素依赖型。”于浩说,如果没有孕激素拮抗,雌激素长时间作用,会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有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明确雌激素的刺激是致癌的原因,那么,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异常的疾病,也就成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孕不育、月经来潮早、绝经晚、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部分有内分泌作用的卵巢肿瘤等,都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
与此同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这部分女性也是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人群。
于浩特别指出,需要警惕外源性雌激素的作用,包括某些食物、药物等,从理论上讲,只要存在长期雌激素的刺激,子宫内膜腺体就有可能出现过度增生,乃至发生肿瘤。
相对温和且有早期信号
罹患癌症确实不幸,但让于浩稍感欣慰的是,子宫内膜癌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恶性肿瘤,而且有比较明确的早期信号。
“它的发生、发展大多比较缓慢,而且大部分患者发现时,肿瘤仅局限在子宫。”于浩说,子宫内膜癌好发年龄为50-59岁,以其中70%—80%的患者发现时为早期,但需要警惕年轻化趋势。
与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不同,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明显——不正常的阴道流血。
“临床中,多数患者都是因为异常出血来就诊。”于浩说,从青春期的第一次月经来潮开始到围绝经期的最后一次月经结束,健康女性的一生中有几十年时光与月经相伴,但是,对于女性而言,一旦发现非月经期的不正常出血,尤其是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女性,就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了。
于浩介绍,如果患者50岁左右,出现月经不正常改变,可以进行激素水平的检查,同时通过B超来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如果子宫内膜超过1cm,结合年龄等指标,必要时可以进行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定其有没有病变。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
子宫内膜癌一经确诊,就要积极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是三大临床治疗手段,除此以外还有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I期患者大部分通过手术即可临床治愈,部分患者甚至不需要术后辅助放化疗。”于浩说,数据统计显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80%。
多数手术需要切除子宫和卵巢,对于某些年轻未生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若有强烈生育愿望,且肿瘤分化程度好、没有肌层侵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保留生育功能,但需要严密随访。
建议确诊患者检测基因
多年临床经验,于浩见过数不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这其中,一名22岁的年轻女孩让他印象深刻。
“她本身没有什么症状,是陪患子宫内膜癌的妈妈来看病。”于浩回忆说,在追问病史时,他发现这女孩的姥姥也是一名子宫内膜癌患者。考虑家族遗传因素,建议患者和孩子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证实母女均为林奇综合征。
文章来源:《肿瘤》 网址: http://www.zlzzs.cn/zonghexinwen/2021/030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