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论文_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慢性胃炎脾胃
文章摘要:目的 观察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尿液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异病同证背景下脾胃湿热证的病机转化与代谢产物的关联性,为中医预防或截断“炎癌转化”途径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 搜集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他证型46例患者的尿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采用多变量统计学方法中主成分分析(PCA)、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测定相关代谢标志物的含量。结果 PLS-DA显示,(1)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比较,筛选得到差异性代谢产物14种,与胃癌组相比,后者柠檬酸、赖氨酸等7种物质含量上升;甘油、岩藻糖等7种物质含量下降。(2)胃癌脾胃湿热证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血证组比较发现,与前者相比,后者柠檬酸、甘氨酸等7种物质含量上升;N-苯乙酰甘氨酸、甘油等7种物质含量下降。(3)与对照组相比,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卡尼丁等3种物质含量上升,甘油、葫芦巴碱等5种物质含量下降。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肠上皮化生——伴肠上皮化生——胃癌”的代谢组学变化相似,说明湿热兼瘀是“炎-癌”转变的关键病机,此类证型具有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共性特征,对于进一步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脾胃湿热证病机转化规律,优化防治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关键词:脾胃湿热证,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代谢组学技术,炎癌转化,
论文作者:徐晓惠1 孙易娜1 杨琼1 周姝含1 万莹2 高清华3 吕文亮1
作者单位:1.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2. 武汉市第一医院 3. 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论文分类号: R259
相似文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相关临床试验注册现状分析.....作者:独思静,国嵩,方霜霜,杨洋,魏玮,刊载期刊:《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基于络病理论探讨健脾化瘀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作者:邵金华,王垂杰,李岩,刊载期刊:《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从“滞”“郁”“虚”“瘀”论肠易激综合征病机特点.....作者:刘倩,毛心勇,张涛,独思静,苏晓兰,杨洋,魏玮,刊载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柴胡桂枝汤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影响.....作者:陈羽,申建国,张亮,刊载期刊:《世界中医药》从“伏毒”探析慢性肝炎病因病机.....作者:刘磊,甘淳,刊载期刊:《中医药信息》骨质疏松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作者:吴结枝,鄢然,刘湘琳,王桂云,李荣慧,雷晓明,张国民,刊载期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陈志强基于主体病机、客体病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作者:方敬,张学琴,郭帅,闫翠环,刊载期刊:《中医杂志》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作者:朱德建,吕紫梦,刊载期刊:《中医药信息》基于“缓中补虚”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作者:张乃霖,石芳,郑晓佳,刘阳,孙建慧,刘启泉,刊载期刊:《中医杂志》浅谈吴耀南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作者:林丽容,陈一斌,刊载期刊:《中医药信息》
相关文章:发挥特色优势 为科技战疫提供中医方案.....作者:王顺中医药抗击COVID-19进展全球讲座开场视频 Global Public Lecture on Progress of COVID-19 Treatment with TCM.....作者:中医药治疗热病的优势——探讨中医药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理 Advantages of TCM in Treating Febrile Diseases: Mechanism of TCM in Treating COVID-19.....作者:韩晶岩新冠病毒肺炎与中医药的应用How TCM works on COVID-19.....作者:郑启明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 Research of Matrin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COVID-19.....作者:杨明炜新冠肺炎临床特点和中医诊疗思路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and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作者:梁腾霄抗疫瑰宝导引按跷 Anti-epidemic Treasures: Daoyin and Anqiao.....作者:朱勉生认识和研究中医药的新冠病毒感染疾病防控作用的真谛 To Understand & Research the True Meaning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作者:刘昌孝
文章来源:《肿瘤》 网址: http://www.zlzzs.cn/qikandaodu/2021/0818/1683.html
上一篇: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
中药学论文_生物活性多糖抗乳腺癌作用研究进